随着生活压力加大,体检报告中甲状腺结节越来越常见。据统计,我国成人甲状腺结节发生率约为 20.43%,换句话说,大约每 5 个人里就有 1 个人可能患有甲状腺结节。
甲状腺结节发生率攀升的背后,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的忧虑。甲状腺结节是癌症吗?检查出来以后,该怎么做?为了解决甲状腺结节这些问题,首先我们得先了解它到底是什么。


先来了解,什么是甲状腺结节?
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,其主要作用是合成、分泌甲状腺激素,支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代谢,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能量。胎儿尚未出生时,大脑的形成和发育以及骨骼的成熟都离不开甲状腺激素。
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,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,是临床常见的病症,主要与放射性接触、自身免疫、遗传、碘摄入等因素有关。
甲状腺结节主要有5种类型:
• 甲状腺炎性结节(良性)
• 结节性甲状腺肿块(良性)
• 甲状腺囊性病变(良性)
• 甲状腺腺瘤(良性)
• 甲状腺恶性肿瘤(恶性)
自超声检查普遍应用于体检后,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发现率从4%快速上升至20%,其中以女性和老年人为主,但大部分人的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。
早期发现较小的结节,医生通常会建议每3-6个月随访观察,请你一定要听医生的话,定期复查,如果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也存在异常,可能还需要配合服药,或采取其它治疗手段。
对于已确认良性的结节,一般不主张积极手术,可与身体和平共处,除非有以下3种情况:
1. 结节有4cm以上,严重影响了美观
2. 结节没有4cm,但已经有压迫感,导致呼吸和吞咽困难
3. 对于2cm以上的良性结节,如果的确需要处理,可以考虑微创消融
一般来说,确定为良性的甲状腺结节大概率不会发生恶变,这是因为甲状腺癌和良性结节在遗传进化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。
癌症的发生,是因为某类细胞不正常增殖突变,变成了恶性的癌细胞,已经确定为良性的结节变成恶性细胞的概率比较低。
不过,这不意味着良性结节完全不会出现恶变,良性结节的细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(例如长期接触放射性射线辐射等)也可能悄悄出现突变。
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,采用“四重评估”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,包括临床评判、血清TSH、甲状腺超声和穿刺活检。
1. 抽血
2. 甲状腺彩超或颈部超声
3. 穿刺活检
甲状腺结节究竟会不会是癌,我们可以从甲状腺B超报告下方的BI-RADS分级初步判断:
1类/级:抽血正常甲状腺,无结节
2类/级:典型的良性结节
3类/级:不太典型型的良性结节,恶性风险<5%
4类/级:怀疑恶性,恶性风险5%~85%不等
5类/级:可确诊恶性结节,恶性风险>95%


这5个问题梳理下来,大家面对甲状腺结节是不是安心了很多?再次提醒各位:遇上结节不要慌,要及时询问医生意见才最重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