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状腺疾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病更为隐匿,是老年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。
研究显示,中国大于50岁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接近1/3。骨质疏松骨折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,50岁以上的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%,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。

在绝经后妇女中,由于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折风险为50%,比脑卒中、心肌梗死更常见。可见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机率明显升高,两者常合并出现,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。
甲状腺激素对骨代谢有调节作用,不仅影响骨骼的生长、发育和成熟,还影响骨重建。甲状腺激素可刺激骨化中心的发育和成熟,使软骨骨化,促进长骨和牙齿生长。
1
甲状腺如何影响骨骼健康
甲状腺激素在调节骨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。骨骼是一个动态的组织,处于不断的更新和重建中。甲状腺功能异常会扰乱这一平衡,进而影响骨密度。
甲亢:骨密度的大敌

甲亢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,导致骨代谢加速,骨吸收(骨骼分解)多于骨形成。长此以往,骨密度下降,骨质疏松风险增加。
骨骼变脆,易骨折:甲亢患者骨钙大量流失,骨骼变得更加脆弱,增加了骨折的风险。尤其是中老年女性,更要警惕这一问题。
甲减:潜在的骨质疏松风险

甲减患者骨代谢减慢,骨形成和骨吸收的过程都受到影响。虽然不像甲亢那样直接加速骨钙流失,但甲减引起的体重增加、活动减少,都会间接影响骨骼健康,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
甲状腺旁腺激素也有影响
部分甲状腺疾病,如甲状腺手术后,可能影响甲状旁腺功能,导致钙、磷代谢紊乱,进而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生。
2
如何防范骨质疏松
积极治疗甲状腺疾病
对于甲亢患者,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至正常范围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。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,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,及时调整剂量,有助于减缓骨钙流失。甲减患者也需按时服用左甲状腺素,维持体内激素平衡,促进骨代谢的正常进行。

平衡膳食 科学补钙
注意饮食合理搭配,摄取含丰富的钙、磷和维生素 D 的食物,如牛奶、豆制品、瘦肉、鱼虾、海带、紫菜、花生、核桃等。尽量减少或不喝可口可乐、浓茶、浓咖啡及碳酸饮料,忌高盐、高脂肪饮食,戒烟限酒。

合理运动 适当锻炼
大量研究表明,运动不仅是骨矿化和骨形成的基本条件,而且能调节全身代谢状态,明显地改善肌肉神经功能、促进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谢和重建、增强骨强度和肌肉强度,从而减少骨量丢失,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。
此外,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和提高肌腱和韧带的顺应性、延伸性和柔软性,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敏能力,从而预防或减少跌倒的机会,降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发生率。
提醒:运动要适量,要量力而行,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损害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