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医疗检测技术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发现自己长有甲状腺结节。
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出现的肿块,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,是临床常见的病症。据统计,约有20%的人在超声检查时会发现甲状腺结节,长了这个“小东西”,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害怕,因为并不了解它。

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检查方式,看懂超声报告单,初步了解甲状腺结节。
Part.01、什么是超声检查?
超声检查以其简便易行、无创无痛、经济实惠以及高分辨率的特点,成为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。
它能够清晰展现直径超过2毫米的结节,并细致描绘其边界、形态、内部结构等特征。对于所有通过触诊疑似存在甲状腺结节的患者,都建议进行高分辨率颈部超声检查。

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明确结节的存在,更在于它能够详细揭示结节的大小、数量、位置、质地、形状、边界清晰度等关键信息,并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的淋巴结。
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至关重要。
Part.02、超声报告中的关键词描述
回声情况
超声报告中提到的低回声或是极低回声结节,特别是伴有微钙化的,可能是恶性结节的信号。 因为恶性结节细胞排列紧密,对超声波的吸收和反射增强,从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的特征。
边界与形态
结节的边界和形态也是判断其性质的重要依据。 如果结节的边界模糊、形态不规则,可能意味着恶性细胞的浸润性生长。 相反,边界清晰、形态规整的结节多为良性。
纵横比
纵横比,即结节的长径与短径之比,也是评估结节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。
如果纵横比大于1,即结节呈直立生长,其恶性风险较高。因为恶性结节具有向周围组织浸润的特性,导致其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出直立生长的状态。

钙化情况、钙化是甲状腺结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,但不同类型的钙化对结节性质的判断具有不同意义。
微钙化或点状钙化,特别是砂砾样钙化,是恶性结节的典型特征。因为恶性结节中的癌细胞坏死后形成的钙化灶较小且密集,从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出微钙化或点状钙化的特征。
血流情况、虽然血流丰富并非恶性结节的独立预测指标,但异常丰富的血流往往提示结节内部代谢活跃,可能包含恶性细胞。 因此,在超声报告中,结节内部血流异常丰富,需要提高警惕。
Part.03、核心要素:分级制度
甲状腺超声报告中的TI-RADS分级制度,是评估结节良恶性的关键。 根据结节的多个特征,如回声、边界、形态、钙化等,将结节分为1-6级,其中:
1级:正常甲状腺,无明显结节;恶性风险0%。
2级:良性结节,以囊性为主,形态规则、边界清楚;恶性风险0%。
3级:实质性结节为主,形态规则、边界清楚,超声显示等回声或强回声,可能良性;恶性风险5%。
4级:恶性征象:边界不清、形态不规则、实性低回声、微小钙化、血流信号丰富、纵横比>1
4a 具有一种恶性征象
4b 具有两种恶性征象
4c 具有三、四种恶性征象
恶性风险分别为5%-10%、10%-50%、50%-85%。

5级: 具有四种以上恶性征象、尤其是有微钙化和微分叶;恶性风险大于85%。
6级: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恶性病变。
如果是4类及以上,建议进一步明确诊断,必要时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(FNA)及分子生物学检测(如BRAF、TERT、RAS等基因)。
总结、甲状腺结节虽然常见,但并不可怕。通过掌握超声检查的相关知识,了解TI-RADS分级制度和其他关键描述词,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。
建议发现甲状腺结节后,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建议。